l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具备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宽厚基础理论,以及能源(新能源)高效洁净转化与利用、能源动力装备与系统、火力发电、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够在能源、动力、环保及相关领域从事运行控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设计制造、科学研究、管理等工作。
专业核心课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热工过程自动控制、电厂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泵与风机、单元机组集控运行、燃烧学概论等理论课程,以及能源动力专业综合实验、流体仿真与应用实践、电厂运行仿真、电厂热力设备与系统VR虚实实践、热工过程设计实训、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课程。
就业及深造情况:大型现代化火电生产企业、电网公司、电力装备设计/制造企业、动力装置设计/生产企业、风电/光伏/先进储能设施设计/制造/运维企业、能源环保产品设计/生产企业、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含大专院校)从事生产、经营、教学和管理工作。
l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简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2011年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本科专业,2013开始招生,先后获得内蒙古工业大学优先建设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内蒙古自治区内唯一在新能源领域具备本、硕、博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本科专业。
本专业依托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优势,满足当前“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新工科”以及国家“智慧能源”的需求,以风能转化、风电场建设、管理、运维为主要方向,以多学科交叉、产教融合为抓手,在新能源生产运行、开发利用、综合能源优化管理、系统稳定性构建方面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
培养目标:本专业聚焦内蒙古及西部地区风、光新能源大基地建设需求,以高度契合风光新能源产业链发展为特色,立足于国家和自治区及全国新能源产业的工程技术开发研究、工程设计、智能化运行及生产管理,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面向国家对新能源的重大需求和新能源领域科技发展前沿,服务国家“双碳”重大战略目标,立足内蒙古自治区以风、光新能源为主体的新能源大基地建设现状,坚持以德为先、立德树人,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培养性格坚毅、作风朴实、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知行合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在内蒙古乃至全国各地的新能源领域相关行业从事新能源系统组建、技术研究、运行及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有望成长为在内蒙古新能源领域具有引领作用的创新型高级应用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高等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电工电子技术及实验、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新能源系统制图及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风力机原理与设计、风力机空气动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新能源专业导论、风光资源测量评估与电站规划、风电场电气系统、新能源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太阳能转换利用技术、能源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实践、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实践以及智能微电网实践各类实践类课程等。
就业及深造情况:毕业生可在国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相关各类大、中型企业,从事与风能、太阳能、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设备制造、集控运行、智能运维、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相关方面的教学、工程设计等工作。
l 车辆工程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有机结合,系统掌握车辆工程学科领域基础理论和车辆设计、制造及试验等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够在生产一线从事车辆及工艺工装设计、生产管理及研发试验等工作,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团队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高级技术专门人才。
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实际工作,应达成以下目标:
目标1: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劳动意识和社会公德,熟悉车辆工程领域的国家法律、法规,理解并能正确评价所设计的工程对象和从事工程实践活动对文化、健康、安全、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目标2: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知识、专业知识和现代工具,用于解决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并具备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和设计、研究、开发、生产、管理等能力。
目标3:能够在车辆工程领域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独立工作、团结协作和组织领导,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目标4: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跟踪学科前沿和新兴技术,具备通过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方式增加知识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测试、汽车试验学等。
就业及深造情况:本专业以机械工程为基础,以汽车工程为主线,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专业特色。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服务地区经济,聚焦内涵式发展,培养了一批“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汽车领域相关企业,从事车辆工艺工装设计、生产管理及研发试验等工作,也可在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相关方面的教学、工程设计等工作。
l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国家能源革命战略需求,以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着力打造储能工程领域高级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民族地区工程师摇篮。系统培养具有扎实的能源、电气、化学、材料、物理、控制等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掌握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等能量存储和转化相关的科学知识,具备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5年后,该专业学生具备胜任工程师或相应职称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条件,能够在能源利用、电力工程等领域的发电厂、设计院、制造厂、施工单位和教学研究机构,从事工程设计、科研、教学、设备制造、安装检修、运行管理、技术开发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增加知识和提升能力,为国内外储能及相关事业服务。
专业核心课程:工程制图、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概论、电工电子技术及实验、热工理论基础、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数值计算方法、自动控制原理、智能电网、水轮机、发电机原理与电力拖动、储能电站系统、储能与综合能源系统以及各类实践类课程等。
就业及深造情况:未来就业单位包括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和国家电投五大发电集团,中国广核集团、华润集团和国投集团等国有大型能源企业,华北、西北、西南等电力设计院。也可以继续从事科学研究,部分学生可保送为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北电力大学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此外,本专业也可每年输送本科生以联合培养或国外攻读学位的方式出国深造。